2号站销量腰斩,该如何正视接下来的汽车产业?

2023-07-21 作者:admin   |   浏览(200)
 
之前关于中国车市5月停产的预警,不复存在,但我们该如何正视接下来的汽车产业?
何小鹏和余承东在4月的预警,中国汽车产业5月可能面临停摆,显然不可能发生,2号站铝合金零部件也最终没有发生。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,全球执行力最强的政府,一波复工复产推进,大众、丰田、本田、蔚小理、吉利、长城、特斯拉等等,零部件体系开始转了起来。

也随着“5月停产论”的破灭,彼时反驳其论调的观点“车市不会停摆,产能销量可能受损”被验证为事实。中汽协5月7日发布预估,汽车行业销量117.1万辆,同比下降48.1%,环比下降47.6%。也就是说,销量表现上大行业遭遇极大压力,甚至接近于50%。

而就在这组数据背后,上汽集团的同期产量从去年的41.64万降至15.82万,广汽集团的同期销量同比下滑33.7%。疫情冲击下,长三角的汽车上下游工业压力极大,同时全国的汽车经销商较传统正常情况有所波动,以及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也因疫情,有下降。

当然了,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,上汽集团也给出了自己的目标,甚至想超越2021年的产量。

停产不可能,但车市压力明显,而且复杂

汽车产业遭遇停摆,新冠疫情这种事件带来的影响,即便是它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国际关系、全球化的重构,其实也并不算重大。

利润与资本要通过交易产出,除非全球多个行业受不可抗力发生极大面积停摆,汽车产业才会遭遇停摆。2号站铝合金零部件疫情能让车企降低产量,让4S店客流变小,但相应的解决方案也有很多,比如调整不同车型的产量,保证热销高利润车型的生产、降低甚至放弃小众冷门车生产,再比如销售模式从传统的4S店模式,转为线上、直营,或者是半直营模式,都可以破解很多局面。但,不好破解的,是消费者的购买信心、购买欲望等话题。

我们该对4月车市销量下滑悲观吗?大体来看,是不应该。

因为,车市同时遭遇着芯片荒、疫情的冲击,车企本就无法如以往那样正常的造出车。截止目前,造车新势力中的主流品牌,下订之后普遍提车周期在1个月以上。比亚迪目前爆火的DM-i产品,海洋网(海豚等)在北京市场的提车周期至少45天。特斯拉当前在全国的提车周期也往往在3个月以上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哪吒、零跑等,也同样如此。

同时,传统车企的提车周期,也因为造不出车变得越来越长,如北京地区,下订BBA的主销产品,基本上都处于无现车状态,等车要等3周以上的时间。对比疫情前,我们可以直接到店提车或者1周内提车的场景不再,消费者买车不再顺畅,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。

另外,尽管4月的北京车展受疫情原因进行了延期,本月上市/发布的新车数量依然不少。据公开信息显示,整个4月共有42款新车完成上市,同时包括宝马、奔驰、奥迪、林肯等跨国企业,也基本上都在按照既定节奏进行新车的亮相发布,如宝马i7/7系,奔驰EQS SUV,奥迪概念车,林肯概念车等。只不过,受阻于疫情,展出的规模变小,线下体验的规模变小,转而借由互联网进行更多传播。

其实能够看到,尽管压力巨大,但几乎所有巨头企业都在按照既定规划进行新车换代,发布亮相等,它们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不变,在等待疫情被进一步控制,动态清零的到位后,加速恢复到以往的生产、销售、营销状态。

简言之,可以预见的是,在2022年的后半年,随着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快速推广,现有传播链被掐断之后,消费者还会处于一个“选车难”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