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后视镜市场一触即发
2023-05-06 作者:admin | 浏览(182)
今年7月1日,《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》(GB 15084-2022)将正式实施。这一去年年底发布的新标准,是对GB 15084-2013的替代,不仅完善了传统物理视镜的技术要求,还特别增加了摄像机-监视器系统(即电子后视镜,CMS)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。
伴随新国标落地,此前行业一直默默探索的电子后视镜产品,
2号站总代理生产终于从“幕后”走向“台前”,将在有“规”可依的发展环境下,迎来一轮市场热潮。
新国标落地催化市场启动
“我们很早就关注电子后视镜的发展趋势,2015年前后开展相关研发工作。”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事业部中国区总裁杨卫华向《中国汽车报》记者介绍道,“佛吉亚是业内最早进行电子后视镜研发的企业之一,在2020年CES上首次推出了具备融合感知能力的产品,佛吉亚中国也在第一时间成立团队着手预研。作为国内率先通过E-Mark和ECE R46认证的乘用车电子后视镜供应商,我们的产品eMirror将在国内首批量产。”
国内企业对这一领域潜在的市场需求同样感觉敏锐。“2016年,我们在国内率先推出流媒体内后视镜产品。”华阳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华阳通用总工程师、汽车电子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卓告诉记者,当时,华阳根据汽车电子业务发展逻辑判断,很多传统零部件都将实现智能化。结合座舱领域的产品经验,以及考虑到法规的因素,该公司优先聚焦流媒体内后视镜产品,同时积极布局了Ⅱ~Ⅳ类(间接视野装置的类型)电子后视镜的预研。
“实事求是地讲,国外整车、零部件企业在电子后视镜领域的探索要比我们早很多。1997年,沃尔沃曾在巴西市场推出完全取消后视镜的客车;2008年,奔驰启动了(卡车)电子后视镜项目,由梅克朗公司与博世集团共同完成;2011年,宝马、奥迪先后启动电子后视镜研发,后者的项目交由西班牙法克赛公司进行。”上海豫兴电子联合创始人、副总经理付兵凯称,“由于横跨汽车玻璃、汽车电子、车载摄像机等细分行业,又是玻璃光学、影像光学、机械设计、空气动力学、图像处理等多学科的集成,电子后视镜的研发难度较高。”
虽然业内不乏企业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但电子后视镜市场迟迟未能启动。杨卫华表示:“从目前的情况看,电子后视镜被允许随车上路的市场只有欧盟和日本。2016年前后,欧盟通过ECE R46法规,确认了允许配装电子后视镜的车辆上路;2017年,日本紧随其后。”据悉,此前由于新标准没有落地,导致中国市场上配装电子后视镜的车型凤毛麟角。
“在新国标发布前,同业公司中项目进展比较迅速的,通常与海外市场配套相关。”陈卓告诉记者,“我们第一代产品是基于当时的标准要求,采用了双模(传统物理镜+电子显示屏共存)构型,并实现电子内后视镜在国内市场的首次量产装车。而于安全件的属性,在没有新国标的情况下,Ⅱ~Ⅳ类产品的量产仍需等待时机。不过,我们的研发一直在持续进行中。2018~2019年,华阳还参与了宇通客车等国内一
2号站总代理生产些商用车企业的小批量双模项目。”
安全与节能降本的吸引力
“电子后视镜为汽车带来的改变巨大,甚至可以说,让很多‘梦想’得以实现。”杨卫华指出,首先,是对驾驶安全的改善。据统计,很多道路交通的事故发生涉及并道、变道等驾驶行为,一个主要原因是传统后视镜的视野不够大,如果为追求视野而将镜面处理成夸张的凸面镜,则可能牺牲掉空间感,造成额外的安全隐患。电子后视镜视野宽阔,FOV甚至能比传统玻璃镜面提升30%。其次,是对视野的整合。城市道路、高速公路、低速、倒车等不同驾驶场景,对于视野的要求也不同。当后视镜电子化后,这些不同场景对视野的需求将由摄像头采集、调整后提供,而不再需要驾驶员‘摇头晃脑’。再次,是对ADAS的补充。ADAS环视摄像头提供的是近距离视野,电子后视镜则能提供远距离画面。同时,企业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消噪减噪,尤其是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,还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。最后,是显著降低整车能耗。